新闻资源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新闻时代
2025-05-15 12:20:14 - 娱乐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新闻时代, 通过电视、资源中报刊、生物实践电脑、化学手机等讯息媒体随时随地都可接触海量资讯。教学教师通过挖掘资讯中与生物化学知识相关的新闻新闻资源, 就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资源中将真实事件、生物实践热点讨论或科技前沿为主题的化学新闻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可以促使学生从生物化学的教学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巩固理论知识,新闻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资源中 使学习不止于课堂,生物实践 将所学知识融于生活实例,化学 彰显学习的教学现实意义。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物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与生物功能, 阐明生物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 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数量及存在部位的异常和一些重要的生化反应或过程紊乱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由于生物化学在医药研究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遵义医学院将生物化学作为全校医、药学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有较大一部分学生会认为生物化学知识点较多, 信息量过大, 内容比较抽象, 理解有难度, 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总是会产生为难情绪。如何调动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要点, 并将其融入生活和专业学习中, 已成为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发利用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 丰富有关的教学”, 这一纲要同样符合大学本科生课程教育。当下是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通过电视、报刊、电脑、手机等讯息媒体随时随地都可接触海量资讯。
教师如果善于挖掘资讯中与生物化学知识相关的新闻资源, 就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新闻资源以真实事件、热点讨论和科技前沿为引子, 促使学生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进而巩固理论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基于此,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新时代下新闻资源在医学院校本科生《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合理选择新闻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
新闻资源服务于教学中, 起到巩固知识, 促进理解, 引导思考的作用。在选择新闻资源时, 教师必须通过精心的筛选, 合理选择或整合新闻素材, 将生动鲜活的实例有机地融入教学中, 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契合教学的内在需求,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促进教学相长。
近些年, 有不少重大新闻事件都和生物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讲解第一章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为例, 笔者通过以下新闻事件的引入可帮助学生对蛋白质的基本性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加深理解。
新闻事件一: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此事件涉及了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蛋白质定量方法 (凯氏定氮法) 等知识点。通过此事件可以让学生知道婴幼儿严重缺乏蛋白质的摄入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并分析为什么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会虚高奶粉蛋白含量从而符合奶粉质量检测国标;检测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如果采用目前的国标方法凯氏定氮法是否合理?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蛋白质含量应该怎样设计严谨的实验方案?
新闻事件二:湖北孝感“吊瓶班”无一人考上重点大学。此事件涉及相关知识点有: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是否为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什么情况下人体才需要外源摄入氨基酸营养液?根据人体氨基酸组成的特点, 临床上使用的氨基酸营养液可能会含有哪些氨基酸?
新闻事件三:央视新闻报道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世界级成果:首次揭示老年痴呆症致病蛋白结构。此事件介绍了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老年痴呆症发病直接相关的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 为理解γ分泌酶复合物的工作机制及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这一新闻报道让学生知道蛋白质的结构特别是高级结构决定其功能, 研究蛋白质的结构是探索疾病发生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闻事件四:福州动物园黑猩猩曾误食电池重金属中毒。首先, 让学生探讨黑猩猩中毒的缘由;接下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要进行紧急解毒可以利用什么方法?其原理是什么?如果人或动物发生了严重的重金属中毒现象, 临床上常规使用的解毒药物其治疗机制是什么?
新闻事件五:2016年山东非法疫苗案件, 该新闻曝光了多家医药销售机构将没有进行冷链保存的疫苗销往全国24省市。此新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疫苗的化学本质是什么?疫苗没有经过严格的冷藏保存与运输会导致什么结果?上述新闻材料, 来源真实, 通过多角度的层层设问, 引导出隐含的生物化学知识点, 如蛋白质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元素组成特点、基本组成单位及其分类、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如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 。
笔者在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讲授中, 收集与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密切联系的新闻报道, 通过新闻资源作为授课的引子,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来巩固本章学习的重要的基本知识要点。这样的方式既满足了教学的基本需求, 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后续章节的教学中, 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手机、电脑等媒体途径尽可能地收集与生物化学知识相关的新闻事件, 以PPT的形式分组汇报选取的新闻事件, 并立足生物化学的角度去分析新闻资源, 探讨其隐含的生物化学知识要点, 对课堂所学知识能加深理解, 并能灵活运用知识。
2 新闻资源的选择渠道
如何快速获取新闻资源是实施新闻资源融入教学的首要问题。平面媒体 (如报刊、杂志) 一般设有科技版面或者专栏, 电视媒体可关注其科技、科普教育频道或科技新闻报道。
目前, 电脑、手机已成为传播新闻的重要网络媒体。各大涉及生物学知识的网站如生物谷、生物通、解螺旋、丁香园等, 每天都有大量的科技新闻更新。这些常用的生物学网站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医、药相关的科技新闻。
网络以其公共性、及时性等特点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快捷的平台, 无论是信息量、传播范围还是受众群体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 随时关注网络平台的科技新闻是选择用于教学的新闻资源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渠道。比如, 前述提及的央视新闻报道施一公研究组首次揭示老年痴呆症致病蛋白结构这一事件就是电视、网络媒体同一发布的重大科技新闻。
3 新闻资源的选择原则
现代化的电子技术传播新闻,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面对每天的海量新闻, 如何从繁杂的新闻中删选出符合教学的新闻资源, 是实施新闻资源融入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 选择的新闻资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3。1 真实性
新闻以文字、声音、画面等方式进行传播, 可以使人们在心理上承认它们存在的真实性, 满足学生求真的心态, 吸引学生的关注, 因为“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 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3]。比如, 每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都会在10月初揭晓, 届时各大电视台、网站都会发布新闻报道, 诸如此类的新闻资源就具有极高的真实性, 可作为教学所用。简言之, 教师必须认真甄别新闻的真实性, 在选取新闻素材时需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3。2 焦点性
社会焦点事件普遍是指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参与讨论、激起民众情绪, 引发强烈反响的事件, 如三聚氰胺事件、山东非法疫苗案件等聚焦百姓民生的热点新闻。这样的事件作为新闻报道出来总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如果选择此类新闻资源应用到教学中, 无一不体现着生物化学知识能渗透于社会各方面, 通过剖析其中涉及的生物化学知识点, 即可为学生做深入讲解。
3。3 生活性
在学生分组讨论中, 有学生选取了一些生活实例进行了讨论。比如, 在给2015级药学专业学生讲授时引入一条新闻:樱桃竟能吃中毒?5颗就能要人命?此则新闻报道了山东等地出现食用樱桃核中毒事件。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了其中毒的可能机制:即食用樱桃时吞入一定量的樱桃核, 因其核中含有氰苷, 进入体内可水解出氰离子 (CN-) , 后者能迅速与线粒体中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Cytaa3) 结合, 生成氰化细胞色素氧化酶, 使酶失活而让细胞不能利用血中的氧, 产生细胞内窒息, 严重阻碍细胞有氧代谢的进行。不难看出, 此中毒机制涉及能量代谢、氧化呼吸链等知识要点。
再者, 有学生同时选取了两则新闻: (1) 淮安17岁少女高考完暴饮暴食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 湖北女子过度减肥致酮症酸中毒。两者新闻当事人一个是暴饮暴食, 一个是过度节食, 但都同时引起了酮症酸中毒。其导致的原因涉及了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通过分析也让学生明白了物质代谢一旦打破了平衡, 就会对机体带来严重影响。引入具体又贴近社会生活的实例, 可以让生物化学知识变得生动、鲜活, 既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还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使学习不止于课堂, 将所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让学生认为学习有意义。
3。4 形象性
新闻主要有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课堂教学尽可能优选视频新闻, 因为视频新闻是动态的, 可以涵盖图片、文字、声音, 包含信息量更大, 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完整的信息点。视频新闻利用简洁的语言、明快的图文使其传播的内容极具形象性, 更富吸引力, 从而给学生带来感官冲击, 极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3。5 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新闻融入教学总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好奇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当人体感官接收到符合自己兴趣的信息, 或自己对某种事情怀有好奇之心以后, 极易形成探究的心态。
例如, 笔者授课时引入一则新闻“动物园来了4只荧光小老鼠”, 此新闻报道了广州动物园展出4只会发荧光的小老鼠。学生看到这样的新闻就会很好奇, 随即会想这4只小老鼠为什么会发出荧光?荧光从哪里来, 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入小鼠身体的?通过新闻报道的内容学生就会知道广州动物园是从中山大学引进的荧光老鼠, 是研究者将水母中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老鼠的基因组中, 并在鼠体内表达产生荧光蛋白, 理论上还可通过繁殖将基因遗传至下一代, 该蛋白在紫色光照射下会产生绿色荧光。
知道前因后果, 学生又会进一步思考, 怎样从水母中获得绿色荧光蛋白, 通过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将其转到老鼠体内?带着这些思考, 就可以进入基因工程这一章节的授课。毫无疑问, 带着问题的学习势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和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新闻资源并加以整理应用于教学中, 可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以新闻资源创建教学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探索精神。
将社会聚焦、贴近生活的新闻资源融入教学, 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生物化学知识的内涵意义, 通过活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来端正学习心态, 改变被动学习的负面情绪。教师的备课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一直走在寻找、开发、利用教学素材的路上。
毫无疑问, 实时更新的新闻资源是教学素材的有利供应者。随着新的教学素材的引入,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必然要随之相适应, 这也为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总之, 合理利用新闻资源, 将其巧妙引入授课环节, 这样的教学方能彰显课程价值, 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是能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做到学以致用。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基础医学教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蛋白质,酮症酸中毒,绿色荧光
- END -
Volition曾想开发《博德之门》风格《哈利波特》RPG

尽管《霍格沃茨之遗》以其对哈利波特宇宙的诠释令人惊艳,但《黑道圣徒》的创作者们早在多年前,甚至在第一部哈利波特电影上映前就试图打造一款颠覆性的作品。这个从未公开的项目,直到近日才在纽约罗切斯特“斯特朗
甲醇中嗪草酮溶液标准物质:农药残留分析的校准基准

在农药残留分析领域,准确可靠的校准基准是确保检测结果真实有效的关键。多年来,我参与了众多农药残留分析项目,深知标准物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甲醇中嗪草酮溶液这一细分领域,一个高质量的校准基准能够大大提升分
国企债券五大优势显魅力

“国企债能得到投资者的信任,主要源于其显赫的‘家世背景’。国企债的发行主体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这类企业的股东背景相对雄厚,财务相对规范,投资方式较为明确,其中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在经济发展运行
三部门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

人民网北京8月25日电记者获悉,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rdquo
我市各地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今天是第43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市各地围绕“共筑满意消费”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市民消费安全意识,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推动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天上午,
我县举办青创说暨青年电商人才直播培训活动 宿松新闻网

宿松融媒讯4月8日上午,由团宿松县委举办的“青创说”在暨青年电商人才直播培训活动省际毗邻地区智慧云仓电商示范园举行,为青年电商创业者及相关领域人才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电商知识盛宴,助力青年人才在电商领
赴一场“世界高香红茶”的茶事雅集,英德红茶香飘北京路

赴一场“世界高香红茶”的茶事雅集,英德红茶香飘北京路_南方+_南方plus当现代的步伐与古时的风雅交织,一场跨越时空的茶香盛宴在广州市北京路缓缓展开。汉服翩翩,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隧道,将我们带回了那
重磅!GB 5009.305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GB 5009.305-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的测定》,该标准将于2025年9月16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个针
今冬后期我国或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

今冬后期我国或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 编辑:汤晓雪 来源:北京日报
水质铟(标样):确保水质分析结果准确无误

在环保与水质监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我深知水质分析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微量元素,如铟。水质铟标样)作为分析过程中的重要参照,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最终结果的判定。一
新规速递|实验室如何应对GB 5009.268

2025年3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发
腾勃中式台球职业联赛总决赛在宿松圆满闭幕 宿松新闻网

宿松融媒讯2月22日晚,备受瞩目的腾勃中式台球职业联赛2024赛季总决赛在宿松县体育馆圆满闭幕。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世宏,县领导夏幼华、朱元松、王文刚、杨文龙出席闭幕式。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左青嵘及上海